隔水空知恋桑梓,纡筹岂足静夷蛮
明 · 唐顺之
衰颜久欲寄名山,江国征师几往还。
隔水空知恋桑梓,纡筹岂足静夷蛮。
淮天鹤唳军声壮,海戍乌栖战舸闲。
纵是维扬迎师急,道人且坐白云关。
隔水空知恋桑梓,纡筹岂足静夷蛮。
淮天鹤唳军声壮,海戍乌栖战舸闲。
纵是维扬迎师急,道人且坐白云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前往名山避世的老者,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又肩负着国家的重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交织,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境。
首句“衰颜久欲寄名山”,点明了主人公年事已高,渴望隐居山林,远离尘嚣。接着,“江国征师几往还”一句,既暗示了主人公曾多次参与国家事务,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隔水空知恋桑梓,纡筹岂足静夷蛮。”这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解决边疆问题的无奈和无力感。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心中充满对故土的眷恋,也无法轻易地让纷扰的边疆平静下来。
“淮天鹤唳军声壮,海戍乌栖战舸闲。”这两句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鹤唳象征着军队的雄壮,而乌栖则暗示了战船的暂时宁静。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难得,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最后,“纵是维扬迎师急,道人且坐白云关。”这句话表达了即便在紧急情况下,诗人也坚守内心的平静,选择与白云为伴,追求心灵的宁静。这不仅是对个人修为的展现,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中保持内心平和的一种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责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