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
出处:《夜宿山庵》
宋 · 陈必复
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
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
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
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
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
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
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扣宿:住宿。精庐:僧舍。
旋:立刻。
扉:门。
佛香:焚烧的佛香。
坐多时:坐了很久。
分僧一半:分给僧人一半的床位。
云归榻:指僧人离开后。
借竹几些:借来几竿竹子。
隔梦:在梦中听到。
寺远:寺庙在远方。
避寒:躲避寒冷。
觉宵迟:感觉夜晚漫长。
残窗月:残月挂在窗户边。
春雪:春天的雪。
啼子规:杜鹃鸟的叫声。
翻译
在静谧的僧舍中刚刚打开门扉,佛香还未散尽,我坐了很久。分给僧人一半的床榻,借来几竿竹子,让清风入诗作伴。
隔着梦境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躲避寒冷移动枕头,觉得夜晚格外漫长。
起身一看,窗外还残留着月光,山间春雪纷飞,杜鹃鸟在啼叫。
鉴赏
这首宋诗《夜宿山庵》是陈必复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中庵舍的经历。首句“扣宿精庐旋启扉”,写诗人轻轻敲门进入庵舍,门后佛香犹存,暗示出环境的静谧与僧侣生活的清幽。次句“佛香未冷坐多时”,诗人静静地坐了很久,沉浸在禅意之中。
第三句“分僧一半云归榻”,通过“云归榻”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写诗人仿佛与僧人共享宁静,云朵也似乎陪伴他入睡。第四句“借竹几些风入诗”,进一步展现诗人的心境,借着竹林的轻风,灵感如泉水般涌上心头,融入诗篇。
第五、六句“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诗人半梦半醒之间,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境,而寒冷的夜晚使他迟迟不愿入睡。最后一句“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诗人起身看去,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户,映照在雪后的山峦上,子规鸟的啼声在春雪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庵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宋诗的淡泊与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