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
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
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
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
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
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
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
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
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
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的《赠梁渐子》组诗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描绘了海上的动荡局势刚刚得到平息,但强大的敌人依然不肯屈服,暗示着国家的安全仍面临威胁。接着,“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指出地方上也有叛乱发生,需要追捕惩处。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表明尽管有足够的军事人才,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招募新兵,反映出军队扩充的压力。接下来,“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则揭示了财政困难,粮食运输成为大问题,官员们忙于应付,无暇顾及其他事务。这反映了朝廷在应对内外危机时的艰难处境。
“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和各级官员的辛劳,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民间,却心系国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他意识到,仅仅追求物质的温饱并非长久之计,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执着。
“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即使拥有物质的富足,如果没有精神的充实,生活也是空洞的。毛锥(笔)象征着知识和学问,诗人认为,追求知识和智慧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提到汉高祖的谋士张良,虽然外表文弱,却有着丰富的智谋。诗人表达了对张良的敬仰之情,希望友人也能像张良一样,不仅有文弱的外表,更要有深沉的智慧。
最后,“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在面对国家大事时,能够像古代的谋臣一样,提出明智的建议,帮助解决国家面临的难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局的忧虑、对友人的勉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借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