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欣一饱,亦与膏粱同
轻舟何迅迈,沿波兼顺风。
碧芦干始长,柔桑叶巳空。
瞬息抵山曲,窈窕微径通。
青林夹道周,流泉响幽丛。
多惭众衲子,前路相迎逢。
禅居新结构,斧斤未辍工。
双阁出尘嚣,六窗自玲珑。
久矣厌城市,飘如脱樊笼。
妙香清鼻观,新莺惊耳聋。
汲水插山花,开牖纳风松。
经声出廊庑,寂然闻鼓钟。
蔬食欣一饱,亦与膏粱同。
缅怀老尊宿,燕坐毗卢峰。
尘缘苦未断,无由往相从。
一宿返归棹,回望但青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幻往庵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和庵中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首句“雨后溪水溢,黄流行地中”以清新之笔勾勒出雨后溪水满溢、黄土行道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轻舟何迅迈,沿波兼顺风”两句,通过轻舟在波浪上快速前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碧芦干始长,柔桑叶巳空”描绘了芦苇初生、桑叶凋零的季节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瞬息抵山曲,窈窕微径通”则展示了诗人探索未知、发现新奇的旅程,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青林夹道周,流泉响幽丛”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多惭众衲子,前路相迎逢”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们友好接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禅居新结构,斧斤未辍工”描绘了庵中新建的禅居,体现了对精神家园的精心打造。“双阁出尘嚣,六窗自玲珑”则强调了庵内环境的清雅与通透,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久矣厌城市,飘如脱樊笼”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妙香清鼻观,新莺惊耳聋”通过嗅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展现了庵中环境的纯净与和谐。“蔬食欣一饱,亦与膏粱同”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与精神满足的追求。
最后,“缅怀老尊宿,燕坐毗卢峰”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精神导师的渴望。“尘缘苦未断,无由往相从”流露出诗人虽心向清净,却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烦恼的无奈。“一宿返归棹,回望但青葱”则以简练的语言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成长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