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陶渔起畎亩,在野贤无遗全文

陶渔起畎亩,在野贤无遗

宋末元初 · 方回
陶渔起畎亩,在野贤无遗
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
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
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
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
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

注释

畎亩:田间,指田野劳动。
贤无遗:贤德之人一个也不遗漏。
贫士:极度贫困的士人。
鳏寡:老而无偶或寡妇。
俊乂:才德出众的人。
贪欲:过度的贪婪和欲望。
元恺:古代贤臣,比喻有德行的人。
寒饥:寒冷和饥饿。
苍生:百姓,泛指社会大众。

翻译

陶渔在田野间兴起,贤德之人无所遗漏。
世间难道有真正的贫困士人?贫穷的百姓几乎不存在。
孤寡之人也不敢欺侮,优秀的人才由此显现。
末世风气贪婪欲望强烈,高官显位却多有困厄之事。
像元恺那样的贤者,怎能不遭受寒冷和饥饿。
寒冷和饥饿是士人的常态,百姓的苦难实在令人悲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能的隐者在田野间耕作,生活自给自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中的贫士与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不满,以及对高洁生活理想的向往。

“陶渔起畎亩”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图景,其中“陶渔”指的是隐逸之士,而“起畎亩”则意味着他们亲手耕作,自给自足。接下来的“在野贤无遗”,强调了这位隐者的高尚品德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贫士”却成为常态,连普通民众也难以摆脱贫困。这从“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两句可见一斑。这里的“岂”字用来表达疑问,同时含有一种反诘,强调了社会对贫苦人群的忽视。

诗中的“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则是说,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这位隐者也保持着高洁的人格,不被世俗所玷污。而“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一句,则批判了当时那些身居高位却仍旧贪婪无厌的官员。

接下来,“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贤士元恺,他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之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元恺那样的高尚品质的赞颂。

最后,“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两句,则是总结全诗的主题,反映出在那个时代,贫困和饥饿成为了知识分子和贤士们的常态,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