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
出处:《祝融吟》
宋 · 韩淲
绍熙三年冬,二十有五日。
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
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
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
兹乃例遭焚,隐忍不敢诘。
閒常巷党人,意谓颇丰逸。
高者即见鄙,下者但相疾。
终岁纵栖栖,畴肯顾蓬荜。
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
祝融疑相吾,参元可同律。
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
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
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
兹乃例遭焚,隐忍不敢诘。
閒常巷党人,意谓颇丰逸。
高者即见鄙,下者但相疾。
终岁纵栖栖,畴肯顾蓬荜。
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
祝融疑相吾,参元可同律。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韩淲所作的《祝融吟》。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绍熙三年冬天遭遇的一场火灾,其店铺被焚毁,损失惨重。面对灾祸,作者表现出隐忍和无奈,同时对周围人的态度进行了反思。
首句“绍熙三年冬,二十有五日”点明了时间背景,接着“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描绘了火灾的规模,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整个街区。接下来,“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表明作者的店铺数量相对较少,但也未能幸免于难。
“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反映了火灾前后的经济状况,夜晚勉强收得五百钱,早晨却要为一家十口的生活奔波。这体现了火灾给作者带来的生活压力。“兹乃例遭焚,隐忍不敢诘”表达了作者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隐忍,不敢责问命运。
“閒常巷党人,意谓颇丰逸”转而描写周围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似乎过着较为安逸的生活。“高者即见鄙,下者但相疾”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偏见,高地位的人看不起低地位的人,低地位的人则互相嫉妒。
“终岁纵栖栖,畴肯顾蓬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冷漠的感慨,即使一年到头忙碌奔波,也无人关心他的困境。“生产今泯焉,诸贤必能悉”强调了火灾对生计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此的了解。
最后,“祝融疑相吾,参元可同律”以神话中的火神祝融自比,表达了对灾难的不解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宇宙法则的共鸣。
整体而言,《祝融吟》通过个人遭遇火灾的经历,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