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全文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出处:《长安杂诗十首
元末明初 · 王祎
群经载圣道,昭揭如日星。
秦火一何烈,烧燔灭其形。
汉儒事掇拾,区区补残零。
虽然有遗阙,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学,君臣益留情
琬琰刻文字,后先十三经。
谓兹金石坚,不与竹帛并。
自从东都后,此刻最为精。
罗列黉舍内,奎壁映晶瑩。
我言金与石,有时亦销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讵难徵。
安知圣人道,所托非所凭。
天地其终始,猗欤罔能名。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长安杂诗十首(其七)》,主要探讨了经典文献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诗中以“群经载圣道”起笔,强调经典承载着神圣的教诲,犹如日月星辰般光明。然而,秦朝焚书坑儒的残酷行为几乎毁灭了这些典籍。汉代学者虽尽力搜集残篇断简,虽不完备,但其贡献巨大。

唐朝崇尚文治,尤其重视经学,刻制了十三经,认为这些石刻文字比竹简更坚固,尤其是东都以后的版本更为精良。然而,诗人指出即使是金石也有消亡之时,世间万物皆有衰败之理。他暗示,圣人的教诲并非仅依赖物质载体,而是超越物质的永恒真理。最后,诗人感叹天地循环,圣道的真谛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兴衰,表达了对经典传承与物质载体局限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哲学思考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