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润及海外,岂独限浙东
早年读「禹贡」,缅仰禹王功。
八载释玄书,四海尽来同。
稍长观史书,益慕禹王风。
万里探禹穴,愿追太史公。
不信年迟暮,始到会稽中。
会稽水渺渺,会稽山隆隆。
霈然下云雨,帝泽九州丰。
馀润及海外,岂独限浙东!我自海上来,中原见高嵩。
曲阜拜孔子,兖州仰岱峰。
遍访九河迹,无若神禹工。
直北上燕京,飙轮出居庸。
回舟下渤海,再度入吴淞。
细考三江渎,亦为大禹通。
于兹拜禹庙,岂为骋游踪!禹陵咸若亭,万古白云封。
石壁菲饮泉,信乎俭德崇!窆石及古篆,卓立青芙蓉。
绕陵列云树,叠嶂若长墉。
陵下姒家村,陵右谷神宫。
泽比谷林尧冢远,不共苍梧舜冢终。
时世谈神奇,万灵来朝宗。
传说殿上梁,亦复化二龙。
庙内苍水使,河精海若从。
我再登禹寺,寺后穴濛濛。
宛委所封处,疑有藏圭琮。
尝想岣嵝碑,衡岳灵气钟。
何年陪禹硎,古字玉珑璁。
离离秦望山,斯篆邈难穷。
南巡留盛典,禹颂传九重。
八载释玄书,四海尽来同。
稍长观史书,益慕禹王风。
万里探禹穴,愿追太史公。
不信年迟暮,始到会稽中。
会稽水渺渺,会稽山隆隆。
霈然下云雨,帝泽九州丰。
馀润及海外,岂独限浙东!我自海上来,中原见高嵩。
曲阜拜孔子,兖州仰岱峰。
遍访九河迹,无若神禹工。
直北上燕京,飙轮出居庸。
回舟下渤海,再度入吴淞。
细考三江渎,亦为大禹通。
于兹拜禹庙,岂为骋游踪!禹陵咸若亭,万古白云封。
石壁菲饮泉,信乎俭德崇!窆石及古篆,卓立青芙蓉。
绕陵列云树,叠嶂若长墉。
陵下姒家村,陵右谷神宫。
泽比谷林尧冢远,不共苍梧舜冢终。
时世谈神奇,万灵来朝宗。
传说殿上梁,亦复化二龙。
庙内苍水使,河精海若从。
我再登禹寺,寺后穴濛濛。
宛委所封处,疑有藏圭琮。
尝想岣嵝碑,衡岳灵气钟。
何年陪禹硎,古字玉珑璁。
离离秦望山,斯篆邈难穷。
南巡留盛典,禹颂传九重。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洪繻创作,以登会稽山、拜禹王庙为主线,穿插对禹王功绩的缅怀与赞叹,以及对禹陵、禹穴、岣嵝碑等地的探访与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宏伟,也体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开篇“早年读「禹贡」,缅仰禹王功”,诗人追溯自己的学习历程,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功绩的景仰。接着,“稍长观史书,益慕禹王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敬慕之情。通过“万里探禹穴,愿追太史公”,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追随历史巨匠的脚步,深入探寻大禹事迹的决心。
“不信年迟暮,始到会稽中”一句,诗人感叹自己虽已年迈,但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愿望,来到会稽山,开始了对大禹遗迹的探索之旅。接下来的描述,如“会稽水渺渺,会稽山隆隆”、“帝泽九州丰”等,生动展现了会稽山的壮丽景色和大禹治水带来的福祉。
“我自海上来,中原见高嵩”、“曲阜拜孔子,兖州仰岱峰”等句,诗人将大禹的事迹与儒家文化、孔孟之道相联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先贤的共同敬仰。通过“遍访九河迹,无若神禹工”、“直北上燕京,飙轮出居庸”等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大禹治水工程的深刻理解与敬佩。
“细考三江渎,亦为大禹通”、“于兹拜禹庙,岂为骋游踪”等句,诗人不仅实地考察了大禹的治水遗迹,还表达了对禹庙的虔诚拜访,并非仅为游历之需。最后,“禹陵咸若亭,万古白云封”、“石壁菲饮泉,信乎俭德崇”等描述,诗人对禹陵的庄严与大禹节俭美德的赞美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禹及其功绩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诗中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与人文精神的交织,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深沉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