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全文

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

出处:《阴晦中忽见华山
金 · 冯璧
吏部能开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宫春。
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

鉴赏

此诗由金代诗人冯璧所作,题为《阴晦中忽见华山》。诗中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在阴霾之中突然显现华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句“吏部能开衡岳云”,以“吏部”暗喻官府或权力机构,将衡山之云比作被其操控或影响,暗示了自然景观在某种力量下的变化。这里通过“开”字,生动地展现了云雾的动态美,同时也隐含着一种人为干预的意味。

次句“坡仙曾借海宫春”,“坡仙”指宋代大文豪苏轼,此处借用了苏轼的诗意,将他与海宫(可能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海洋)的春天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这句诗通过“借”字,巧妙地表达了自然景象与文人情感之间的相互映照,暗示了自然之美能够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句“莲峰清晓忽自献”,“莲峰”可能是对华山的一种形象化描述,这里的“莲”字不仅赋予了山峰以莲花般的高洁与美丽,还通过“清晓”的时间点,强调了清晨时分华山的清新与宁静。这一句通过“忽自献”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华山在不经意间展现其绝世风姿的情景,给人以惊喜与震撼。

最后一句“二公何人予何人”,“二公”在这里指的是前两句中的“吏部”和“坡仙”,同时也是对自然与文人的双重赞美。这句话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奇妙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能够欣赏并创作出如此美景之人(即“二公”)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予何人”这一问句,诗人也似乎在反思自己是否也能成为这样的欣赏者与创作者,流露出一种自我激励与追求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人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文精神的崇高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金代文学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