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
出处:《过宣上人湖上兰若》
唐 · 朱湾
十年湖上结幽期,偏向东林遇远师。
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
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
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
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
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
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幽期:秘密的约定或会面。
东林:指东林寺,佛教名胜。
远师:远方的高僧或导师。
童子识:小童也能识别。
酬言语:用言语交流。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闲花:随意开放的花朵。
滋苔径:滋润着青苔的小路。
和烟:带着烟雾。
别来:自上次分别以来。
何所得:得到了什么。
无事当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琐事。
翻译
在湖边度过十年的隐秘约定,特别在这里遇见了住在东林的高僧。还未说出名字,小童已经认出了我,无需多言,高僧已明了我的心志。
闲花在夕阳下滋养着青苔小径,细雨缠绵着轻烟洒在柳树梢头。
他问我离开后有何收获,我回答说,只懂得把无事当作无为的生活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十年湖上结幽期,偏向东林遇远师”两句,表明诗人在湖边度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涯,并且意外地在东林遇到了修行高深的长者,这里的“远师”指的是一位道德高尚、生活简朴的修道之人。
接下来的“未道姓名童子识,不酬言语上人知”两句,展示了诗人与这位长者的相遇并非寻常,他们之间的交流超越了世俗的名姓和语言,达到了心灵上的沟通。这里的“童子识”暗示了一种纯真无邪的心境,而“不酬言语上人知”则表明这种沟通是超越凡人的理解范畴。
中间两句“闲花落日滋苔径,细雨和烟著柳枝”描绘了湖边的宁静景象。诗人在悠闲的时光里,享受着花瓣轻落、阳光温暖的小径,还有细雨如纱,将迷雾般地笼罩在柔软的柳枝之上,这些都是大自然最为平和而美丽的写照。
最后两句“问我别来何所得,解将无事当无为”则是诗人对提问者的回答。诗人通过这番隐居生活,获得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心灵自由,这种自由不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无为”的理解,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做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湖上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