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岸入云青羃羃,荡缨插足绿萧萧
出处:《后渡海诗》
清 · 钱琦
岛屿湾湾三十六,孤篷夜向湾头宿。
残缸未灭鼓鼕鼕,又趁寒潮出海角。
海角有路惟青天,海角有水如苍烟。
帆幅斜欹高浪腹,船梢倒立远峰颠。
中有老鱼跳波出,大者十丈小七尺。
腥风怪雨吹幽荒,甲角牙须森剑戟。
须臾鲸鳄争潜逃,珊瑚倒影翻银涛。
远岸入云青羃羃,荡缨插足绿萧萧。
三三两两渔舟聚,习水如飞导前路。
汉使秋乘斗畔槎,渔人春入桃源渡。
万家烟火画图中,沙礁铁线锁重重。
鱼龙窟抱鲲身曲,虎豹关开鹿耳雄。
此时正值春光好,绿阴夹岸风搦搦。
载得恩波较海宽,回头一望沧溟小。
残缸未灭鼓鼕鼕,又趁寒潮出海角。
海角有路惟青天,海角有水如苍烟。
帆幅斜欹高浪腹,船梢倒立远峰颠。
中有老鱼跳波出,大者十丈小七尺。
腥风怪雨吹幽荒,甲角牙须森剑戟。
须臾鲸鳄争潜逃,珊瑚倒影翻银涛。
远岸入云青羃羃,荡缨插足绿萧萧。
三三两两渔舟聚,习水如飞导前路。
汉使秋乘斗畔槎,渔人春入桃源渡。
万家烟火画图中,沙礁铁线锁重重。
鱼龙窟抱鲲身曲,虎豹关开鹿耳雄。
此时正值春光好,绿阴夹岸风搦搦。
载得恩波较海宽,回头一望沧溟小。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钱琦的《后渡海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海上景象。诗中以岛屿湾湾为背景,孤舟夜泊,夜晚的鼓声与寒潮相呼应,展现出海上的孤独与冒险。诗人通过比喻,将海角比作通向青天和苍茫水域的路径,帆船在巨浪中起伏,老鱼跃动,海中生物如兵戈森然,生动描绘了深海的奇异世界。
随着航程深入,诗人笔触转向远方的陆地,山峦如云,岸边绿意盎然,渔舟穿梭其间,仿佛引导着诗人进入如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画面中,万家灯火与自然景色交织,沙滩礁石构成一幅宁静而壮观的画面。诗人还以“鱼龙窟”、“虎豹关”等形象,寓言大海的深邃与险峻。
最后,诗人以春天的美景收尾,春风拂面,绿荫夹岸,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海宽恩波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家乡的眷恋。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海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