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赏析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

元末明初 · 徐贲
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
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
洮水从岷下,祈山入垄平。
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拼音版原文

shàngjiāngchūfēnkǔnguānjiěbīng

fēngchūnlièxuězhàngguīyíng

táoshuǐcóngmínxiàshānlǒngpíng

zhīgōngnéngzǎicǎobàobiānshēng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为友人曾伯滋出征西河所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曾伯滋以儒官身份转任军事职务的场景,展现了他文武兼备的形象。

首句“上将初分阃”中的“阃”原指军门,此处暗指曾伯滋被任命为高级将领,显示出他的军事职责开始。接着,“儒官解习兵”则强调了曾伯滋虽为文人出身,但已能熟练掌握军事事务,显示出其才能的全面。

“风旗春猎野”描绘了春天出猎的情景,既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与活力,也寓含着对友人勇往直前的祝愿。“雪帐夜归营”则通过冬夜归来的画面,表达了对曾伯滋坚韧不拔和纪律严明的期待。

“洮水从岷下,祈山入垄平”两句运用地理意象,暗示了曾伯滋将要行经的地区,洮水和祈山都是边塞之地,展现出广阔而艰难的征程。

最后两句“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表达了诗人相信曾伯滋不仅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也能以文才起草檄文,传达胜利的消息,传达出对友人才华和使命必达的信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曾伯滋的文武双全,并寄予了深厚的祝福和期望,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边疆军事将领的敬仰和期许。

词语解释

边声的意思:◎ 边声 biānshēng[sound of horses neighing and wind blowing on frontier] 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四面边声连角起。——宋· 范仲淹《渔家傲》...

草檄的意思: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分阃的意思: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分閫推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 愬 当分閫之际终无内顾之忧者,由此妇也。” 宋 张先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书生愧请缨,大将膺分閫。”《明史·刘宁传》:“吾佩印分閫,分已足,独未尝大破敌,抱恨入地矣。”...

风旗的意思:(1).风中飘动的旗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诗:“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 唐 雍陶 《送徐使君赴岳州》诗:“渺渺 楚 江上,风旗摇去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以前他是改组派,但像风旗似的转得真快。”(2).指酒帘。旧时酒家的标识。 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雪后》:“风旗冷落偏欺酒,众树芳菲欲并梅。”(3).古时仪仗旗之一。见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仪制三·国朝仪仗图上》。...

公能的意思:公正能干。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姦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北史·辛雄传》:“自后每有疑议, 雄 ( 辛雄 )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儒官的意思: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汉书·翼奉传》:“ 奉 以中郎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宋书·武帝纪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於是总太学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于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鸿旧以孝廉训皖未能遽归也》诗:“儒官容易罢,秃笔不教閒。”...

上将的意思:◎ 上将 shàngjiàng(1) [powerful and valiant general]∶指地位高的将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2) [colonel general]∶“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习兵的意思:◎ 习兵 xíbīng(1) [to be trained as a soldier]∶操练军队(2) [versed in military matters]∶熟悉军事...

载笔的意思:(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