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不相代,忧伤已终老
出处:《吴德翼永思诗》
明 · 张宁
夭夭岩下椿,嫩发方自好。
终风激零雹,凋拉何太蚤。
伤哉三尺孤,形影为枯槁。
虚室若悬磬,遗业忽如扫。
遑遑二十年,赖此王父考。
昔如风中蓬,零落随野草。
今如辕下车,奋脱即远道。
登堂泣孤帏,陟岵见归鸟。
荣枯不相代,忧伤已终老。
终风激零雹,凋拉何太蚤。
伤哉三尺孤,形影为枯槁。
虚室若悬磬,遗业忽如扫。
遑遑二十年,赖此王父考。
昔如风中蓬,零落随野草。
今如辕下车,奋脱即远道。
登堂泣孤帏,陟岵见归鸟。
荣枯不相代,忧伤已终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去父亲的青年在哀悼与反思中的内心世界。诗中以夭夭的岩下椿起笔,象征着年轻的生命,嫩芽初发,充满生机。然而,突如其来的“终风”和“零雹”,比喻残酷的命运或不可抗力,使这棵嫩芽遭受了过早的凋零,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
接着,诗人将焦点转向了失去父亲的青年,称其为“三尺孤”,形象地描绘出失去父亲后孤独无助的状态。他形容自己如同“悬磬”的空室,失去了支撑,又如同被扫荡一空的遗业,暗示了失去父亲后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损失。
诗中提到二十年的时光,这位青年在父亲的教导和关爱下成长,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父亲离世的现实。他回忆起过去如风中蓬草般飘摇不定的生活,如今则像是驾车离开,摆脱了束缚,踏上新的旅程。这种转变既包含了对自由的渴望,也隐含了对失去父亲的哀痛。
最后,诗人通过登堂哭泣、望山思亲的场景,展现了失去父亲后的深深哀伤。他仿佛看到归巢的鸟儿,象征着对父亲的思念与怀念。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体现了深沉的人性关怀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