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今日事,岂异金源苦
出处:《杨褒忠公墓》
明 · 叶子奇
步出城南门,来吊褒忠墓。
墓高三四尺,棠梨已无树。
昔人重忠节,尸祝掞崇宇。
自从兵甲兴,万物散风雨。
碑为攻城炮,屋作临冲柱。
凄凉今日事,岂异金源苦。
冢傍新骨多,狼籍相撑拄。
饥乌啄人肠,飞过淮河去。
墓高三四尺,棠梨已无树。
昔人重忠节,尸祝掞崇宇。
自从兵甲兴,万物散风雨。
碑为攻城炮,屋作临冲柱。
凄凉今日事,岂异金源苦。
冢傍新骨多,狼籍相撑拄。
饥乌啄人肠,飞过淮河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叶子奇的《杨褒忠公墓》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感伤的历史画面。诗人走出城南门,特意前来凭吊杨褒忠公的墓地,墓虽只有三四尺高,但原先的棠梨树已经不在,显示出岁月的沧桑。他感慨古人崇尚忠节,人们曾在此祭祀缅怀。
然而,随着战乱频起,墓地也遭受了破坏,碑石被当作攻城的武器,房屋沦为防御工事的支柱。这种凄凉景象与金源时期的苦难相似,令人深感哀痛。墓旁的新坟众多,零乱不堪,仿佛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最后,诗人以乌鸦啄食人肠的残酷场景作结,暗示了战乱中人性的残忍和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飞过淮河的乌鸦似乎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流离失所。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乱世的悲叹和对忠魂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