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
出处:《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八首 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才具虽无用,襟期亦未非。
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
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
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
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
注释
才具:才能。虽:虽然。
无:没有。
用:作用。
襟期:胸怀、志向。
亦:也。
未:尚未。
非:不是。
良:确实。
难:困难。
营:经营。
脱粟:粗米,这里指简朴生活。
谁肯:谁愿意。
质:放弃。
深衣:古代士人的简朴服装。
为士:作为读书人。
知耻:知道羞耻。
观人:评价他人。
相肥:对自己有利。
还家:回家。
缺:缺乏。
车马:交通工具。
犹:仍然。
解:能够。
步如飞:走得飞快。
翻译
尽管才能有限,但胸怀还不失高远。想要过上安稳生活很难,谁又愿意放弃华丽衣裳去追求简朴呢。
作为读书人应有羞耻之心,评价他人不应只看是否对自己有利。
回家没有车马接送,却还能走得飞快。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处境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问,抒发了诗人在困顿中的自尊与坚守。开篇两句“才具虽无用,襟期亦未非”表明尽管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但内心的期待并未改变。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反映出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接着,“良难营脱粟,谁肯质深衣”通过两个问句强调在艰难时期获取生活所需的粮食困难,以及人们不愿意用珍贵的衣物作为抵押,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绘,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个人的生存窘境。
“为士当知耻,观人不相肥”则是诗人对于士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自我要求,应当知道羞耻和自尊,以及对周围人的观察,不愿意看到他人因依附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强烈的个人品格与社会责任感。
最后,“还家缺车马,犹解步如飞”通过对比,表达了即便没有豪华的车马,也能够以轻快的脚步返回家园,这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种超越,更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与乐观自持,同时也反映了宋末元初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