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出处:《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唐 · 郎士元
楚客秋多兴,江林月渐生。
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
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
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
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
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楚客:指客居他乡的人,这里指秋天的旅人。江林:江边的树林。
极浦:遥远的水边。
早鸿:早起的大雁。
胜赏:美好的景色。
睽前夕:指今日的美景超越了以往。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和者:能理解和应和的人。
惆怅:感到失落或伤感。
寒城:寒冷的城市,可能暗指诗人孤独的居所。
翻译
秋天的旅人兴致勃勃,江边树林中月光渐渐升起。微风吹过,细枝轻摇,凉意的叶子随之颤动,远方的水边已能听到早雁的鸣叫声。
今日的美景胜过往昔,我写下新的诗篇传达对远方亲朋的情谊。
诗歌高雅,却遗憾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心中惆怅,只能在这座寒冷的城市中独自闭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乡愁和对远方亲友思念之情的诗句。
"楚客秋多兴"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在外的楚地游子,而“秋”字则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怀旧季节。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特别是在秋天这个离愁别绪尤为明显的时候。
接下来的"江林月渐生",描绘了一个自然景观:随着夜幕降临,月亮逐渐升起在江边的树木之间。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精细描写,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细枝凉叶动"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特征——微风轻拂,树叶轻摇。这种细腻的笔触,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在传递一种淡淡的忧郁之情。
紧接着的"极浦早鸿声"则更加深化了秋天的意境。极浦指的是江河的尽头处,而“早鸿声”则是说在这个地方,能够听到远方大雁的叫声。在古代文化中,大雁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和思念。
"胜赏睽前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新诗报远情”则显示了诗人通过写作诗歌来寄托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情感。
最后两句"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意——认为自己的诗歌技艺不足以与他人相比(“曲高”指的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闭寒城"则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写实,可能是在长安或其他城市中的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冷清的环境中怀念着远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乡愁、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