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全文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出处:《题寒山拾得画像
宋末元初 · 方回
我读寒山拾得诗,唐初武德贞观时。
此必前朝老进士,开皇大业不仕隋。
长歌短舞芙蓉句,开元元和尚无之。
一帚天台国清寺,扫灭人世贪嗔痴。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或题松下读黄老,臆辨二叟果为谁。
谚云橘皮错认皮,九方皋马遗黄骊。
呜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

拼音版原文

hánshānshíshītángchūzhēnguānshí

qiáncháolǎojìnshìkāihuángshìsuí

chángduǎnróngkāiyuányuánshàngzhī

zhǒutiāntáiguóqīngsǎomièrénshìtānchēnchī

wénshūshīxiànshìsēngwèifángchuán

huòsōngxiàhuánglǎobiànèrsǒuguǒwèishuí

yànyúncuòrènjiǔfānggāohuáng

shènshuāidōudōuyānxióng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题寒山拾得画像》。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唐代高僧寒山拾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赏。

“读寒山拾得诗,唐初武德贞观时。”开篇即以历史的深度展现出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前代高僧的敬仰之情。通过提及寒山拾得的诗歌,诗人将时间拉回到唐朝初年,那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时代。

“此必前朝老进士,开皇大业不仕隋。”这两句诗透露出对历史人物深刻理解的一面。诗人认为寒山拾得是位历经沧桑、见证过盛世到衰败的老进士,他选择了超脱尘世,不随波逐流,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理想。

“长歌短舞芙蓉句,开元元和尚无之。”这里诗人借用寒山拾得的诗句,表达了对他不染尘俗、独步天下的赞美。芙蓉在此象征着高洁脱俗,而开元元和时期虽有繁华,但在诗人眼中,那些浮华都不能与寒山拾得的境界相比。

“一帚天台国清寺,扫灭人世贪嗔痴。”这两句则描绘了寒山拾得生活的场景,他手持禅帚,在天台国清寺中,扫除的是世间的贪婪、愤怒和愚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高僧超凡脱俗的一面。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这里诗人提及了佛教中的文殊师利菩萨,并表达了一种信仰上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在强调,即使是高僧,也不会因其地位而被世俗所干扰,反而是他以自己的修为,化解了世间的疑惑。

“或题松下读黄老,臆辨二叟果为谁。”诗人接着描绘寒山拾得在松下阅读道家经典《黄老》的景象。这里的“臆辨”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思考,而“二叟”则是指老子和庄子的简称,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高僧哲学修养的赞赏。

“谚云橘皮错认皮,九方皋马遗黄骊。”这两句诗借用了谚语和古代的传说,来比喻世人的迷惑。橘皮被误认为是另外一种果皮,九方皋马虽然高贵却被遗忘,这里象征着人们往往不能辨别真伪,对真正的价值视而不见。

“呜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结尾诗人发出了对时光流逝、个人衰老的感慨。这里的“郁郁都都”形容心中的郁闷和压抑,而“焉雄雌”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的无奈与自嘲。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历史、文化和哲学深刻的理解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