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泫荆棘丛,手攀松柏枝
出处:《题萧氏孝思亭》
明 · 刘崧
百草在中野,霜露零悴之。
君子怀古先,怆悽以遐思。
筑亭墓田下,负土起崇基。
疏敞而不华,修楹带高茨。
岁时来祀墓,聚息恒于斯。
目泫荆棘丛,手攀松柏枝。
行人为驻马,问此今为谁。
人言萧氏墓,孝孙能尔为。
教授得俸钱,不营寒与饥。
结庐会宗族,买田供祭祠。
父老共嗟讶,观者垂涕洟。
此意良已厚,此事俗已亏。
永言锡尔类,视此萧阡碑。
君子怀古先,怆悽以遐思。
筑亭墓田下,负土起崇基。
疏敞而不华,修楹带高茨。
岁时来祀墓,聚息恒于斯。
目泫荆棘丛,手攀松柏枝。
行人为驻马,问此今为谁。
人言萧氏墓,孝孙能尔为。
教授得俸钱,不营寒与饥。
结庐会宗族,买田供祭祠。
父老共嗟讶,观者垂涕洟。
此意良已厚,此事俗已亏。
永言锡尔类,视此萧阡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萧氏家族孝道的感人场景。诗人刘崧通过描述百草凋零的田野,展现出凄凉的环境,以此烘托出萧氏子孙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他们精心在墓旁筑亭,虽朴素但不失庄重,每年定时祭祀,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哀思。目睹者为之动容,称赞萧氏子孙用教书所得的钱财,不为自己谋取温饱,而是购置田地以供祭祀,这种行为在当时显得尤为难得。诗中提到的"结庐会宗族"和"父老共嗟讶",体现了家族团聚和乡邻的赞赏。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萧氏的行为值得效仿,并以碑文的形式铭记其孝行。整首诗情感深沉,赞扬了孝道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