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如冰与雪,湛不可污全文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止。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于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皓莫尚已。
涅而不缁,洞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习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荐习宜熟。
浚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白纯净的境界,通过水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德和修养。开篇“水象童蒙,以出伊始”即设定了一个从纯洁开始的主题。“泉乃白水,出自艮止。天一初生,纯一清明。”这里的“白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道德修养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天地初生之纯净,不断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随后,“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则是说到修养之初,其状态如同水流之细小,但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及其渐进,混混未止。”表明修养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深入,而非一蹴而就。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如冰与雪,湛不可污。”这是对比之辞,以宝石和冰雪来形容那种难以玷染的纯洁和坚贞。

接下来的几句“反求诸己,心正如是。有生之初,纯白纯懿。养之于蒙,作圣之功。”则是诗人自省,认为内心的正直与纯净至关重要,是修养成圣的根本。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圣如夫子,皓莫尚已。”这里的“大人”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他们与孩童之心相通,而“圣如夫子”则是对圣人的赞誉,其品德如同白玉一般纯洁无瑕。

以下,“涅而不缁,洞彻表里。溥博渊泉,浩浩渊渊。”描绘了一种深邃且通明的境界,这里的“涅”字有深远的意思,而“洞彻表里”则是说到内外如一,没有任何遮掩。

再下来,“皓如银河,月流星连。仰观先圣,本同一性。”诗人通过对比夜空中的明亮星辰和先贤圣人的品德,强调了道德修养的普遍性与永恒性。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自始失养,遂终失正。气或杂之,内欲蔽伊。”则是说到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好好的修养,那么最终将会迷失本真,而心中的杂念和私欲也会遮蔽了内在的光明。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蒙反成失,白反变黑。”这里则是说到如果缺乏思考,或是被外界牵绊,那么原本纯净的心灵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而变得污浊。

最后,“黑水西流,清渭南隔。君在家庭,习若少成。”表达了对已经变得污浊的世界和心灵的警觉,以及对保持内在纯洁与修养的重要性。“异彼污世,同流浊泾。”则是说到不能随波逐流,而要与那些被污染的世道保持距离。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蒙养宜深,荐习宜熟。”这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忠告,要深入地培养品德,不断地推荐和实践修养之法。

“浚发尔源,如发蒙然。放乎四海,波涛际天。”这里通过对比水流的广大和自由来表达了内在修养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世俗限制的心灵状态。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所不然者,有如白水。”最后这几句则是说到学习和修养应当追求的境界,如同广阔无垠的大海,而那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事物,就像那最初描绘的“白水”,纯净而不可玷染。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人心品质,强调了内在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纯洁本性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