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
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
安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
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
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
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
宁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泾渭:泾河与渭河,比喻界限分明。珉玉:珉石与美玉,珉石为次等玉石,比喻好坏、高低之分。
子实:此处指你(指某人),实质。
楚客:来自楚地的人。
蒙俗:被世俗蒙蔽。
谬前闻:误解了以往的名声或传闻。
理孚采:道理被采纳或信服。
质明温:本质明智且性情温和。
上国:指中原地区,相对于边远地区而言。
洛:洛阳,古都之一。
函辕:函谷关与辕关,古代重要的关隘,这里泛指进入中原的门户。
十贵室:众多显赫的家族。
四豪门:四大望族,泛指权贵之家。
奇声:非凡的名声。
朝邑:朝廷或都城。
高价:崇高的声望。
服:使信服。
尔曹:你们这些人。
瑜瑕:瑜为美玉,瑕为玉上的瑕疵,比喻人的优点和缺点。
翻译
泾水与渭水无法混杂,像珉石与美玉应及早区分。你本是楚地的旧客,却让世俗的误解掩盖了过去的名声。
怎能知道你的道理被人采纳,谁又懂得你的本质温和明理。
我正游历着中原名都,从洛阳进入函谷关。
我的才名在显赫家族中传扬,声誉在四大望族中驰骋。
非凡的名声震动了朝廷,崇高的声望令乡村信服。
怎能与你们这一班人,去细细分辨玉石的瑕疵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照的《卖玉器者诗》,表达了诗人对玉器珍贵不可与凡石杂处,以及对自己身世和才能的自豪。在这里,诗人以一个卖玉人的视角,展示了自己的高洁品格和不屑于俗的人生态度。
“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表明玉器的珍贵,不应与普通石头混杂,一定要及时辨识其价值。这里“泾渭”是指两种不同的水质,比喻高低洁污的区别,而“珉玉”则代表了最为珍贵的美玉。
“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诗人自称为旧时楚地的游子,这里所谓的“蒙俗谬”,可能是指被世俗的误解或不公正对待。这里的“蒙”字用得非常好,既有蒙蔽之意,又有被误解之感。
“安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诗人自问如何能知道何为真理,以及是否能够辨别出真正纯净温和的品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才能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我怀疑。
“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这里,诗人提到自己正在游历各个国家,从洛阳进入函谷关(位于今陕西)。这表明了诗人的广泛旅行经历,也展示了他对外界的关注和了解。
“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诗人声称自己的光芒能够照耀到十个显赫的家族,同时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四个豪门。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和他所获得的社会认可。
“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这里,“奇声”可能指的是诗人非凡的声音或其才能,而这声音能够震动整个朝廷;“高价服乡村”,则是说他的名声和价值在乡村中也是被高度评价的。
最后两句“宁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品德有着绝对的自信,即使是在与他人讨论或比较时,也能够略显其高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卖玉人的口吻,展现了诗人鲍照的个人才华、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地位和评价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