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宇宙有此山,阅世过鸟疾。
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
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
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
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
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山林与泉壤,自古长太息。
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
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
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
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
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山林与泉壤,自古长太息。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的《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中的第三首。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读书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宇宙有此山”,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而“阅世过鸟疾”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如同飞鸟掠过天空。
接着,诗人感慨于“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表达了对过往游人的怀念,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字也逐渐被人遗忘。“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中的“柴桑”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提到了孟子和桓公两位历史人物,通过对比,强调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反思。最后,“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点明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而“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当代人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