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出处:《谢龙溪李廷信明府惠肩舆》
明 · 林光
笋舆潇洒漳南路,却爱君侯样制工。
款段惯曾驮李贺,蒲轮今益愧申公。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
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款段惯曾驮李贺,蒲轮今益愧申公。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
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李廷信明府赠送竹轿的感激之情,以及在乘坐竹轿游历漳南路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愉悦。
首句“笋舆潇洒漳南路”,以“笋舆”(竹轿)形容旅途的轻盈与自在,巧妙地将竹轿比作生长迅速、生机勃勃的竹笋,暗示旅程的轻松愉快。接着,“却爱君侯样制工”表达了对友人精心制作竹轿的赞赏,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
“款段惯曾驮李贺”一句,通过典故“款段”(一种缓慢行走的马匹)和唐代诗人李贺的联结,既赞美了竹轿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也隐喻了诗人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而“蒲轮今益愧申公”则通过古代帝王迎接贤士的仪式“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雅品味的敬佩,同时也自谦于未能像申公那样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描绘了诗人乘竹轿游历途中所见的美景,无论是边行的微风、明亮的日光,还是小巧的窗户,都让人心旷神怡;而醉酒后的云山景象,则更添几分迷离与浪漫,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最后,“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珍贵回忆的感慨,以及希望这些美好的瞬间能够通过诗句流传下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旅途的乐趣,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