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出处:《秋夕与梁锽文宴》
唐 · 钱起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客:来访者。衡门:简陋的门。
林香:林中的香气。
蕙草:一种香草。
好风:和煦的风。
自至:自然到来。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不须期:无需约定。
秋日:秋季。
翻荷影:翻动荷叶的影子。
晴光:晴朗的光线。
脆柳枝:脆嫩的柳枝。
留欢:留住欢乐。
清夜:美好的夜晚。
宁觉:怎会察觉。
晓钟迟:晨钟已晚。
翻译
客人来到简陋的门前,正值林中蕙草飘香的时节。和煦的风会自然吹来,明亮的月无需约定就会升起。
秋天里,阳光下的荷叶摇曳生姿,晴朗的光线使柳枝更加脆嫩。
在这美好的夜晚留下欢聚,怎会察觉晨钟的到来已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佳境的图景,诗人以悠闲自得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清静夜晚的喜爱。"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一个外来访客在夕阳的映照中到达了一处幽深之地,周围是充满秋意的树木和散发着清香的野草。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界限或入口,而非特定地点。
接下来的"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领悟和期待。在这个季节里,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良辰美景总会自然而然到来。这里的“好风”指的是秋天那清新的微风,而“明月”则是夜晚中最亮堂的星辉。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探望荷花时,那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到荷叶上的情景,以及那被秋风轻拂而显得脆弱的柳枝。这两者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体现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细腻变化。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希望在这如此美好的夜晚中能够尽情享受,让时间流逝得慢一些,不要急于惊扰这份宁静。这里的“晓钟”指的是晨钟,即早晨寺庙敲响的钟声,象征着夜晚即将结束,而诗人却希望这个清澈的夜晚能够持续更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闲适、宁静且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