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阅众甫,陵谷几回新
出处:《正纪用暮春韵见贻复和三章 其三》
宋 · 郭印
自得无为理,行藏异世人。
片云尘外侣,流水洞中宾。
思虑何劳遣,形神已觉亲。
超然阅众甫,陵谷几回新。
片云尘外侣,流水洞中宾。
思虑何劳遣,形神已觉亲。
超然阅众甫,陵谷几回新。
注释
自得:内心满足,自我实现。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理:道理,法则。
行藏:行为和隐藏,此处指生活方式。
异世:超凡,不同寻常。
片云:孤零零的云朵。
尘外侣:尘世之外的伴侣,象征超脱。
流水:流水,象征自然。
洞中宾:洞穴中的客人,比喻隐居者。
思虑:思考,忧虑。
劳遣:费心,派遣。
形神:身体和精神。
亲:亲近,融合。
超然:超脱,超越。
阅众甫:俯瞰众生,形容眼界开阔。
陵谷:山陵与山谷,比喻世事变迁。
几回新:多次更新,形容变化多端。
翻译
我自在无为之道中领悟真理,行为藏匿于世间常人之外。如同孤云在尘世之外结伴,流水成为洞中之宾。
无需费心思考,身心已感到亲近自然。
超脱世俗,俯瞰众生,岁月变迁,山谷更新无数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正纪用暮春韵见贻复和三章(其三)》中的第三章,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无为境界的个人感悟。首句“自得无为理”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法则的领悟,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顺应自然、无需刻意追求的生活之道。接下来的“行藏异世人”强调了诗人与常人的不同,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
“片云尘外侣,流水洞中宾”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己比作飘逸的孤云和洞穴中的流水,暗示了诗人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状态。诗人认为,无需过多思考烦恼,“思虑何劳遣”,因为身心已经与自然和谐亲近。
最后两句“超然阅众甫,陵谷几回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超脱的态度,他以超然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但内心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对自然永恒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生活方式,展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