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江接红树,斜斜复整整
孤篷与鹭争,渐入桐庐境。
衔江接红树,斜斜复整整。
云光淡相染,天无成古锦。
山水无定形,奇变出心影。
未成浮海愿,弥觉天机永。
暮傍桐君山,旅夜抱虚警。
相逢莫问名,出世先止饮。
烟波有戒心,身世成悬瘿。
不见披裘人,渔火明孤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桐庐至七里泷钓台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独昵近湖山”,诗人独自亲近湖光山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着“几失烟江景”一句,似乎在暗示诗人在此过程中迷失于烟雾缭绕的江景之中,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沉浸感受。
“孤篷与鹭争,渐入桐庐境”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孤零零的船篷与飞翔的白鹭相互追逐,渐渐驶入桐庐的地域,充满了旅途的生动与新奇。
“衔江接红树,斜斜复整整”则通过“衔江”与“接红树”的景象,展现了江水与红树的和谐交融,同时“斜斜复整整”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感与秩序之美。
“云光淡相染,天无成古锦”将云彩与天空的融合比作淡雅的色彩交织,没有刻意的装饰,却自成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山水无定形,奇变出心影”揭示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敏感。
“未成浮海愿,弥觉天机永”表达了诗人虽未实现远航的愿望,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却更加深刻,体现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感悟。
“暮傍桐君山,旅夜抱虚警”描绘了夜晚时分,诗人依傍桐君山,心中充满着对未知的警觉与期待。
“相逢莫问名,出世先止饮”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超脱态度,认为不必过分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应先学会放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烟波有戒心,身世成悬瘿”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应保持警惕与自我反省。
“不见披裘人,渔火明孤枕”最后以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收尾,诗人仿佛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模糊,只留下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与人生哲思,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