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虚明远,心从静逸宽
出处:《拙逸亭北望白云山二首》
明 · 黄衷
云山今古镇,苍翠席边看。
天为虚明远,心从静逸宽。
幽期馀潦倒,淑气自巑岏。
城市晴阴别,何人更倚栏。
天为虚明远,心从静逸宽。
幽期馀潦倒,淑气自巑岏。
城市晴阴别,何人更倚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拙逸亭北望白云山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云山今古镇”,点明地点,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转。接着“苍翠席边看”,以“苍翠”形容山色,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绿意,而“席边看”则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天为虚明远,心从静逸宽”两句,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对天空的广阔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关联。天空的“虚明远”不仅指视觉上的开阔,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深远,而“心从静逸宽”则直接抒发了在宁静中获得的心灵宽广与自由。
“幽期馀潦倒,淑气自巑岏”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这里的“幽期”可能是指内心的期待或向往,“潦倒”则可能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感慨或自我反思。“淑气自巑岏”则以“淑气”(和煦之气)与“巑岏”(山峰高耸)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领悟。
最后,“城市晴阴别,何人更倚栏”将视角拉回现实,通过对比城市的晴与阴,隐喻了自然与都市生活的不同面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何人更倚栏?”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在忙碌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是否还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生活状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