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出处:《同姜浚题裴式微馀干东斋》
唐 · 刘长卿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注释
世事:世间之事。终成:最终成为。
梦:梦境。
生涯:人生。
欲:将近。
半过:大半过去。
白云:比喻内心。
心已矣:心意已定。
沧海:大海象征广阔胸怀。
藜杖:藜木手杖。
全吾道:坚持我的道路。
太和:和谐之道。
春风:春风。
骑马醉:骑马畅饮。
钓鱼歌:垂钓时的歌声。
散帙:打开书卷。
虫蠹:虫蛀。
雀罗:比喻门庭冷落。
远山:远方的山。
终日:整天。
芳草:青草。
吏体:官员的风度。
庄生傲:庄子般的超然。
方言:地方语言。
屈平:屈原。
君莫吊:你无需哀悼。
肠断:心碎。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涛。
翻译
世间万物终成梦幻,人生已过大半心如白云飘渺,对沧海的期待又如何
持藜杖践行我的道路,欣赏榴花滋养和谐
春风中策马醉酒,江边月下垂钓唱和
翻开书卷见虫蛀,开门却见雀网罗
远方的山峦终日静立,身旁的芳草更多
官吏的姿态像庄周般超脱,地方方言充满错误
屈原啊,你不必再凭吊,洞庭湖的波涛已令人肝肠寸断
鉴赏
在这首诗中,刘长卿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考和深远的生活感悟,探讨了人生、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开篇“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虚幻的深刻体会,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及读者,对待尘世间的一切应持平常心。
接着,“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白云象征着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沧海意”则暗示了诗人对广阔无垠、深不可测事物的思考与向往。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亲近感和生活态度的追求。藜杖(拐杖)象征着隐逸生活,而榴花则是生机勃勃、芬芳宜人的象征,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外在世界和谐共生的愿景。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两句,则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风中骑马畅游,感受自然之美;而江月下钓鱼,則是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一种憧憬。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散帙观察小昆虫,开门便见到鸟儿在枝头跳跃,这是对生活细节的精致捕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万物的珍视。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的和谐共生。远山如画,芳草丛生,这些都是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
最后,“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几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吏体、庄生等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对楚地语言和风俗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挽救的悲哀。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刘长卿深邃的思想性格,而且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心灵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