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全文

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

宋 · 林亦之
祖龙一出群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缕。
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
昔有丈人壶山前,绍兴甲寅乙卯年。
定律不待累黍起,瓦缶皆可成宫徵。
更言吹律随隆污,百世不以一声拘。
此法汉魏周隋无,红泉得之延坐隅。
一时河汉东西奔,姓氏胡为旅人门。
我欲栩栩还皇坟,要以六琯为根原。
九箫鼓吹百物和,羽衣狼藉渔阳戈。
须信乐能召太平,非是太平为乐歌。
丈人宿草飞毵毵,乾旋坤转谁更堪。
忽有尺纸如春蚕,遗音石笋天一南。
三更把书不成眠,四更起坐霜月悬。
五更开门欲上马,至竟此人何山下。

拼音版原文

lóngchūqúntāotāoxiàchōu

shēngchuánfēiwénqiānniánquēduànrén

yǒuzhàngrénshānqiánshàoxīngjiǎyínmǎonián

dìngdàilèishǔfǒujiēchénggōngzhǐ

gèngyánchuīsuílóngbǎishìshēng

hànwèizhōusuíhóngquánzhīyánzuò

shíhàndōng西bēnxìngshìwèirénmén

háihuángfényàoliùguǎnwèigēnyuán

jiǔxiāochuībǎilángjièyáng

xìnnéngzhàotàipíngfēishìtàipíngwèi

zhàngrén宿cǎofēisānsānqiánxuánkūnzhuǎnshuígèngkān

yǒuchǐzhǐchūncányīnshísǔntiānnán

sāngèngshūchéngmiángèngzuòshuāngyuèxuán

gèngkāiménshàngzhìjìngrénshānxià

注释

祖龙:秦始皇。
怒:愤慨。
滔滔:众多。
如抽缕:稀疏。
定律:制定法则。
累黍:微小的黍粒。
瓦缶:普通器皿。
宫徵:音乐旋律。
吹律:吹奏音乐。
隆污:环境变化。
红泉:地名。
延坐隅:被发现并传承。
河汉:黄河长江。
胡为:为何。
栩栩:生动。
皇坟:皇陵。
六琯:古代音乐器具。
根原:根本源头。
羽衣:战袍。
渔阳戈:战争。
太平:和平。
乐歌:音乐。
宿草:老者的墓草。
毵毵:纷飞。
尺纸:短纸。
春蚕:比喻。
遗音:遗留的古音。
石笋天一南:地名。
霜月:寒霜中的月亮。
悬:高挂。
此人何山下:此人从何而来。

翻译

秦始皇一统,文人墨客愤慨万分,稷下学宫的议论声如同抽丝般稀疏。
音乐无需文字传达,千年的乐谱缺失,无人能够填补。
从前有个老者在壶山前,那是在宋绍兴甲寅乙卯年间。
制定法则不必依赖微小的黍粒,任何器皿都能发出音乐的旋律。
他还说吹奏音乐应随环境变化,即使历经百世,也不受单一音调限制。
这种方法在汉魏周隋时期并未流传,直到红泉之地才被发现并传承。
那时黄河长江的水奔腾,人们的姓氏为何变得像游子的行囊。
我渴望回归皇陵,探寻音乐的根本源头——六琯。
九种箫管与鼓吹交织,万物和谐,羽衣狼藉,战争的痕迹犹在。
确实,音乐能带来和平,而非和平时代才产生音乐。
老者已逝,草木纷飞,天地变换,谁能承受。
突然有一张尺长的纸如春蚕吐丝,留下古音在石笋天一南回荡。
深夜读书无法入眠,直到四更,霜月高悬。
五更时分,我打开门想骑马出发,但最终不知此人来自何方的山下。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丈人行答通平林簿》是一首表达对古代音乐艺术失传的感慨与寻觅的诗。首句“祖龙一出群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缕”,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儒家经典及音乐知识流失。接着,“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强调了音乐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难以填补的空白。

诗人提及“丈人壶山前,绍兴甲寅乙卯年”,可能是在追溯一段关于古代音乐家或秘法的故事,他们能够不依赖文字,仅凭律吕之声来创作音乐。接下来,诗人赞美这种音乐的自由灵动,不受时代变迁的束缚,认为它超越了汉魏周隋的局限。

“红泉得之延坐隅”暗示着这个音乐秘法在宋代被发现,而“一时河汉东西奔,姓氏胡为旅人门”则描绘了人们因音乐的魅力而纷至沓来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恢复古代音乐传统的渴望,希望从“六琯”(古代乐器)中寻找根源。

最后几句,诗人深夜研读遗书,彻夜难眠,表达了对音乐真谛的执着追求。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热切期盼。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