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见怜弓箭,惆怅秋鸿敢近飞
出处:《行营病中》
唐 · 刘商
心许征南破虏归,可言羸病卧戎衣。
迟迟不见怜弓箭,惆怅秋鸿敢近飞。
迟迟不见怜弓箭,惆怅秋鸿敢近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心许:内心期盼。征南:向南方出征。
破虏:打败敌人。
归:归来。
可言:能够说的。
卧戎衣:身穿军服躺在床上。
迟迟:长久地。
不见:未被看到。
怜:怜惜。
弓箭:武器。
惆怅:失落、伤感。
秋鸿:秋天的大雁。
敢:敢于。
近飞:靠近。
翻译
我心中期待着征南的将领能凯旋破敌归来,然而自己却只能身患疾病,穿着军装躺在床上。长久地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连手中的弓箭都感到失落,秋天的大雁都不敢靠近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军人因病卧床,心存远征却不得已而感慨的场景。开篇“心许征南破虏归,可言羸病卧戎衣”两句,表达了诗人本欲南征击败敌寇以凯旋的心愿,却不幸因病只能躺在军营中的床上,身着戎装,形象地展示了一种英雄无用武之悲。"迟迟不见怜弓箭"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战场上的英勇伙伴们的怀念与期盼,他们手持弓箭在外奋战,而自己却无法加入战斗,表达了深深的无奈。最后,“惆怅秋鸿敢近飞”两字,则以秋天的大雁形象比喻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即使是秋日里自由飞翔的大雁,也不敢于他的病帐附近翱翔,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疾病与战斗的强烈对照,展现了古代武将因病不得已而产生的情感波折,以及对国家和战事的忠诚关怀。语言朴素而充满情感,形象生动,情境交织,体现了唐诗在抒发个人情感与战争氛围方面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