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出处:《詶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唐 · 刘禹锡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注释
相去:距离。三千里:很远的距离。
闻蝉:听到蝉鸣。
同此时:同时。
清吟:清脆的鸣叫。
晓露:清晨的露水。
愁噪:哀愁地鸣叫。
夕阳:傍晚的太阳。
忽尔:忽然。
弦断绝:琴弦断裂。
俄闻:忽然听到。
管参差:笛声错落有致。
洛桥:洛河上的桥。
碧云:青色的云彩。
佳人:美人,此处指心上人。
期:约定。
翻译
距离遥远有三千里的地方,我们也在这同一时刻听蝉鸣。清晨的露水打湿叶片,蝉声哀愁地在夕阳下枝头响起。
忽然间,琴弦断裂,接着又听见笛声参差不齐。
傍晚时分,洛桥上空飘着碧云,我向西遥望,期待与心爱的人相约。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朝创作的,名为《詶令狐相公新蝉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开篇即描绘出两地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以及作者在听闻蝉鸣声时的心境。蝉鸣声往往象征着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而“同此时”则显露出一种共鸣之感,尽管彼此之间相隔遥远,但心灵上的默契仍旧存在。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蝉鸣声在清晨的露水滋润下更显得清脆,而到了傍晚时分,它们的叫声又带上了几分忧愁。在这里,“清吟”和“愁噪”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蝉鸣声随时间变化的情感色彩。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这两句诗转换了意境,从自然界的蝉鸣声转向了人间的音乐。突然之间琴弦断裂,再次听到的是不同的乐器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音响上的变化,也象征着情感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迁。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分站在洛桥上,眺望着远方碧云笼罩下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这里的“佳人”指的是作者所思念的人,而“西望”则是他内心渴望重逢的方向。
综观全诗,刘禹锡通过蝉鸣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其敏锐的情感触角和精妙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