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皇帝龙飞十四载,拱手垂衣功不宰。
谁生厉阶起甲胄,天下岌岌几于殆。
赫然烹阿封即墨,神机独断定四海。
内酬勋庸清列位,外召诸老仍博采。
自古圣人闻至治,不贵无过贵能改。
三池先生已先入,谏阁经帏行遂拜。
遂宁先生又继起,老手便当调鼎鼐。
冬官侍郎何迟迟,几日涪江下寒濑。
恭闻促诏已屡下,云汉昭回九天外。
吾君寤寐在良弼,其意岂不望启乃。
往年袖手固其理,今日缄口庸何待。
祖宗至仁育疏戚,常使无权免骄泰。
宣仁圣烈重贬损,功参尧舜光万代。
当时若不甚快意,其奈无忧近葅醢。
前乎六一论尧佐,后日了翁陈二蔡。
一从一违事已判,得失了然为世戒。
况今政事归中书,国体堂堂方正大。
春宫仁孝且英睿,多士盈庭复蔼蔼。
先生而言言易入,及其事至恐不逮。
姑置区区论商鉴,覆辙不远那容再。
行看正道动前席,盛时难逢愿自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送李君亮安抚赴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开明统治的赞扬以及对李君亮出仕的期许。首句“皇帝龙飞十四载”点明了皇帝的在位时间,接下来通过“拱手垂衣功不宰”赞美皇帝的无为而治,展现了其治理国家的智慧。诗中提到“厉阶起甲胄”象征着危机的出现,但皇帝果断应对,如“赫然烹阿封即墨”,显示了他的决断力。
诗人强调了圣人的标准是“不贵无过贵能改”,并以“三池先生”和“遂宁先生”为例,赞扬他们能及时进谏。接着,诗中提到李君亮的任命,暗示他将如同这些贤臣一样,为朝廷带来益处。诗人还提到了祖宗的仁政和宣仁圣烈的榜样,以此激励李君亮。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鼓励李君亮积极参与政事,提醒他要吸取前人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并期待他在盛世中能自我珍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远,充满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国家兴盛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