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
出处:《冬日杂书六首 其四》
宋 · 张耒
岁暮周南远,惊心鬓欲丝。
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
峡冷重云夜,天昏断雁悲。
山炉通夕火,赖尔独吾私。
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
峡冷重云夜,天昏断雁悲。
山炉通夕火,赖尔独吾私。
注释
岁暮:年终。周南:古地名,泛指南方。
惊心:心惊。
鬓欲丝:两鬓斑白。
风霜:寒冷的天气。
客:比喻在外漂泊的人。
淮海:淮河与大海,泛指广阔地区。
书迟:书信来往缓慢。
峡冷:峡谷寒冷。
重云:层层乌云。
断雁:失群的孤雁。
悲:悲伤。
山炉:山中炉火。
通夕火:整夜燃烧。
赖尔:依赖它。
独吾私:我独自享受的温暖。
翻译
年终之际我身处遥远的周南,心中惊觉两鬓已斑白如丝。寒风霜雪使我如同远行的客人般衰老,淮海之间的书信传递变得缓慢无比。
峡谷之夜寒气逼人,乌云重重,天色昏暗,孤雁哀鸣让人悲凉。
山中的小炉彻夜燃烧,唯有它陪伴我度过这寂寥时光,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孤寂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与孤独感。"岁暮周南远,惊心鬓欲丝"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年关将至,北方的寒风凛冽,人们的头发都快要被冻成白色,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冬日的严寒。
"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这两句,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自己的心境相联系,将风霜比作常来无恒的客人,而自己则因岁月的流逝而显得苍老。同时,通过寄书给远方亲友的行为,表达了思念之情和期待回音的迫切。
"峡冷重云夜,天昏断雁悲"进一步深化了冬日的寂寥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峡谷中的寒冷加上密布的云层,使得夜晚显得更加漫长,而远处传来的雁鸣声,更增添了一份萧索。
最后两句"山炉通夕火,赖尔独吾私"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和心境中寻求的一丝慰藉。山间的炉火成为他抵御寒冷、抚慰孤寂的心灵寄托,尽管外界无人知晓,但这份小小的温暖,是他独有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和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时节的孤寂与哀愁,以及对生活温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