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结束鸿雁行,玉阶鸣鞘立翠黄
出处:《君子有所思三首 其一》
元 · 潘伯脩
海日萧条云雪冈,追锋百里逐天狼。
云罗四面伏不动,金错旌竿风簸扬。
侍臣结束鸿雁行,玉阶鸣鞘立翠黄。
君子有所思,雕弓既韔姑置之。
云罗四面伏不动,金错旌竿风簸扬。
侍臣结束鸿雁行,玉阶鸣鞘立翠黄。
君子有所思,雕弓既韔姑置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肃穆的边塞图景。开篇“海日萧条云雪冈”,以海日初升、云雪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远而清冷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接着,“追锋百里逐天狼”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军队千里奔袭,直捣敌巢的情景,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对敌人的追击。
“云罗四面伏不动,金错旌竿风簸扬”两句,通过静与动的对比,进一步渲染战场的紧张气氛。四周的云层仿佛是无形的战阵,不动如山;而金错的旌旗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军队的威严和力量。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侍臣结束鸿雁行,玉阶鸣鞘立翠黄”则描绘了宫廷内准备迎战的场景。侍臣们整齐排列,如同鸿雁般有序,玉阶上响起了金属撞击的声音,显示出朝廷对这场战争的高度重视。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君主的权威,也反映了整个国家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外敌的决心。
最后,“君子有所思,雕弓既韔姑置之”一句,以君子的深思和暂时放下雕弓的动作,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君子在这里不仅是对个人的称谓,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呼唤,提醒人们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庄严,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