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
汉主劳军遂不还,侍中此行何容易。
将士终为刘氏仇,黄旗始立周人帜。
三年美政不胜书,百官封事皆留意。
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
在民犹己何用钱,养子如荣真得嗣。
高平破汉骄将除,六合摧唐疲卒跂。
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
武功烈烈文教成,远望近趋归一辔。
加彼数年轶汉唐,岂惟五代君十二。
殿前点简尔为谁,欺人孤寡移天位。
恭帝犹存开宝年,雒阳六庙应无坠。
鉴赏
这首诗《后周三主》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和虚构的情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
诗中以“禁声冲主积难平”开篇,描绘了主人公面对复杂局势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接着,“东庑血刃驰专使”一句,可能暗指某位使者在东边的行动引发了流血事件,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汉主劳军遂不还”描述了汉主因某种原因未能返回,可能涉及军事行动或政治决策的深远影响。“侍中此行何容易”则表达了侍从中执行任务的艰难与风险,凸显了权力运作背后的不易。
“将士终为刘氏仇,黄旗始立周人帜”两句,可能是在探讨不同势力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中“刘氏”与“周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阵营或历史时期,暗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三年美政不胜书,百官封事皆留意”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与官员们的关注,可能是在赞扬某位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同时也反映了官僚体系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领袖的渴望与对失败政权的批判,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
“在民犹己何用钱,养子如荣真得嗣”可能是在讨论民生与政治的关系,以及领导者对待百姓的态度,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高平破汉骄将除,六合摧唐疲卒跂”、“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等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反思,以及对权力更迭的深刻理解。
“武功烈烈文教成,远望近趋归一辔”可能是在赞美通过武力与文化手段实现的统一与和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加彼数年轶汉唐,岂惟五代君十二”表达了对历史发展的期待与对超越传统成就的追求。
最后,“殿前点简尔为谁,欺人孤寡移天位”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人利用权势欺压无辜,颠覆正常秩序的行为,强调了正义与道德的重要性。
“恭帝犹存开宝年,雒阳六庙应无坠”可能是在感慨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即使在动荡时期,国家的根基与文化传统仍能保持稳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与象征,展现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历史进程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