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出处:《寿四川制置李侍郎》
宋 · 魏了翁
崧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雍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馀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鼓。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愿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雍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馀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鼓。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愿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四川制置使李侍郎所作的寿诗,表达了对李侍郎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的赞美。首联“崧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以崇山峻岭比喻李侍郎的美德,如同高山流水般世代相传的仁爱。接下来的诗句强调了李侍郎的一心为公,他的德行深深植根于天地人三才之中。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赞誉其德行深入人心,犹如春天般长久。然而,诗中也暗示了李侍郎并未得到充分的任用,“陵州不尽用,雍国非全神”,暗指他在之前的官职中未能完全发挥才能。然而,他的美德在季末时显现,如同鲁殿般屹立不倒。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表达了对李侍郎作为中兴之臣的期待,认为他的恩泽将惠及后世子孙。诗人希望李侍郎能继续为国家效力,如“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并称赞他治理有方,使得边境安宁,人心安定。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赞扬李侍郎在历任朝廷中保持一贯的公正,且其政策新颖,受到四方百姓的瞩目。接着,诗人描述了李侍郎在西南地区的威望,以及他平定胡虏、恢复疆土的功绩。
最后,诗人恳切地请求李侍郎能够排除异议,解决自己的忧虑,并继续作为国家的长城,辅佐明主。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对李侍郎的敬仰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