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珠玉光陆离,白者为纸黑者墨
出处:《赠马专城卧仙》
明 · 成鹫
世人相见贵揖让,山僧不识背与向。
城市纷纷事迎送,山僧不识轻与重。
沉埋日久无道力,出门每被尊官斥。
朝辞穗石不转头,暮宿莲峰未煖席。
晨钟催起懒披衣,门外传呼来贵客。
轻裘缓带光照人,蓬蒿咫尺生颜色。
贵人恕我太无礼,直到床头问顽石。
顽石真顽顽不移,多谢知音为拂拭。
主宾倾盖无几何,邀我还家欢日夕。
将军杀贼不杀生,自摘嘉蔬供饮食。
野人一饱腹便便,起坐西轩面东壁。
壁间珠玉光陆离,白者为纸黑者墨。
时人道我文字禅,岂知一字全不识。
自从出世到于今,没处藏身没踪迹。
无端觌面漫相呈,笑杀当今老诗伯。
城市纷纷事迎送,山僧不识轻与重。
沉埋日久无道力,出门每被尊官斥。
朝辞穗石不转头,暮宿莲峰未煖席。
晨钟催起懒披衣,门外传呼来贵客。
轻裘缓带光照人,蓬蒿咫尺生颜色。
贵人恕我太无礼,直到床头问顽石。
顽石真顽顽不移,多谢知音为拂拭。
主宾倾盖无几何,邀我还家欢日夕。
将军杀贼不杀生,自摘嘉蔬供饮食。
野人一饱腹便便,起坐西轩面东壁。
壁间珠玉光陆离,白者为纸黑者墨。
时人道我文字禅,岂知一字全不识。
自从出世到于今,没处藏身没踪迹。
无端觌面漫相呈,笑杀当今老诗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不同生活习俗,展现了山僧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中以“世人”与“山僧”的对比,突出了山僧对礼仪的不拘小节,以及对官场的疏远态度。山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时间的处理(如“沉埋日久无道力,出门每被尊官斥”),还是对贵客的接待(如“门外传呼来贵客”,“轻裘缓带光照人”),都体现了其随性自在的性格。
诗中还提到了山僧与“顽石”的互动,表现了山僧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漠。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借“顽石”之口,表达了对山僧行为的理解和赞赏,以及对“知音”的感激之情。
最后,诗中提到山僧与“主宾”之间的短暂交往,以及将军的仁慈行为,进一步展现了山僧与世俗社会的微妙关系。山僧虽不识字,却能欣赏到墙壁上的“珠玉”(比喻文字或艺术作品),这既是对山僧审美情趣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世界丰富性的暗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僧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