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出处:《咸淳师相》
元末明初 · 张宪
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
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
轮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处多逍遥。
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半閒堂连多宝阁,歌姬舞妓相欢乐。
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托。
师臣师臣躬督兵,珠金沙头罗一声。
十三万人齐解甲,寡妇孤儿俱北行。
君不见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
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
轮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处多逍遥。
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半閒堂连多宝阁,歌姬舞妓相欢乐。
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托。
师臣师臣躬督兵,珠金沙头罗一声。
十三万人齐解甲,寡妇孤儿俱北行。
君不见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
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咸淳时期一位师相的奢华生活和国家的衰败。首句点出师相掌握军政大权,下属如僚属般围绕,但权力过大导致各部门无所作为,言路被堵塞。师相频繁游山玩水,享受安逸,而对边事和军情却漠不关心,只听阿谀奉承。
诗中提到师相在半閒堂与众多歌姬舞妓共度欢乐时光,然而国家形势已岌岌可危,十年间国力衰颓,师相仍自以为可靠。然而当战事爆发,十三万士兵放下武器,师相自己也面临败局,甚至不惜用残忍手段,暗示其人性的堕落。
最后两句以溪流东流、木棉花开的凄凉景象,象征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悲惨,师相最终未能善终,反而落得可耻的下场。整首诗通过对比师相的享乐与国家的衰亡,揭示了权臣误国的主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