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碑石空怀古,点检图经为补亡
出处:《沁园怀古》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风波平地难开眼,剑戟群山欲割肠。
冠盖随时成物故,园林何日破天荒。
摩挲碑石空怀古,点检图经为补亡。
谁是熙熙堂上客,近来老子也和光。
冠盖随时成物故,园林何日破天荒。
摩挲碑石空怀古,点检图经为补亡。
谁是熙熙堂上客,近来老子也和光。
鉴赏
这首《沁园怀古》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代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风波平地难开眼,剑戟群山欲割肠”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力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场景中。平地上的风波难以辨识,群山中的剑戟似乎要割裂人心,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残酷与悲凉。
颔联“冠盖随时成物故,园林何日破天荒”则从宏观视角审视历史变迁。冠盖象征权贵阶层,园林代表繁华景象,这两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与权势终将消逝,而新的时代何时能带来真正的变革与新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疑问。
颈联“摩挲碑石空怀古,点检图经为补亡”进一步深化了怀古的主题。摩挲碑石,是对历史的追忆与缅怀;点检图经,则是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来填补历史的空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探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尾联“谁是熙熙堂上客,近来老子也和光”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收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反思。熙熙堂上客,指的是那些在权力中心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老子也和光,意味着诗人自己也融入了世俗的洪流之中。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妥协的无奈。
整体而言,《沁园怀古》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现实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具有强烈人文关怀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