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自固蔽祸犹小,固蔽后学祸甚大
雄峰健陇四奔驰,每每回顾慈溪水。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经地之义。
子思不知万物我发育,推与圣人自固蔽。
己自固蔽祸犹小,固蔽后学祸甚大。
孔子没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指其愆,汨汨昏昏到今日。
所幸慈溪却不然,灼见子思孟子病同源。
不得已指其蔽,写出世所不传。
大道荡荡而平平,圣训至明至坦夷,一无荆棘相维缠。
学子首肯斑斑焉,静明庄敬非强参。
学者多觉近二百,事体大胜于已前。
学徒转相启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讵非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冈涌:山岗上的沙流。衮衮:形容云层连绵不断。
奔驰:疾驰,快速移动。
慈溪:地名,此处可能指代孝道文化。
子思:孔子弟子,著有《中庸》。
蔽:遮蔽,隐藏。
汨汨:形容水流不断。
灼见:深刻的认识。
斑斑:形容学子们的认同。
静明:心境清明。
事体:事物的本质或内容。
翻译
金色的沙岗从何而来,延绵数里在白云间穿梭。雄伟的山峰和广阔的原野疾驰而过,每回都回首慈溪的流水。
慈溪以孝闻名,如同天道经由大地,自然法则。
子思未能理解万物生长皆源于我,他将此推给圣人,其实遮蔽了真相。
自我遮蔽的危害尚小,但误导后学者则后果严重。
孔子去世已近两千年,无人指出他的局限,世人浑浑噩噩至今。
幸运的是,慈溪人并未如此,他们洞察子思和孟子的问题根源。
不得不揭示这些遮蔽,写下世间鲜为人知的真谛。
大道宽广且平坦,圣人的教诲光明坦诚,没有荆棘阻碍。
学子们对此深表赞同,静心明理、庄重恭敬并非强求。
近两百年来,学术见解显著提升,比以往更为深入。
学徒们相互传递这些见解,大道的实践难道不是天意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慈溪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冈涌金沙来几里,贴天衮衮白云里”两句,通过对金沙、白云的描述,展现了慈溪雄伟的自然风光。紧接着,“雄峰健陇四奔驰,每每回顾慈溪水”进一步描绘了慈溪周遭的山川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片水土的眷恋。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经地之义”两句,则表达了慈溪不仅自然景色迷人,而且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这种文化内涵被视为与天道、地理相契合的至高境界。
随后,“子思不知万物我发育,推与圣人自固蔽”等句,透露出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提到的“子思”,即孔子的孙子孔伋,他在儒学史上被认为是传承孔孟之道的人物。然而,诗人认为这种传承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圣人的思想进行了自我封闭和曲解。
“己自固蔽祸犹小,固蔽后学祸甚大”两句,则深化了这种批判,强调了这种思想上的自我限制对于后世的负面影响。紧接着,“孔子没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指其愆,汨汨昏昏到今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尊崇,同时也反映出历史上鲜有直言孔子之过的人,这种文化现象令人唏嘘。
“所幸慈溪却不然,灼见子思孟子病同源”则指出了慈溪地区的学术氛围能够洞察到子思和孟子的思想缺陷,并非一味盲目崇拜。这种学术精神被诗人视为难能可贵。
“不得已指其蔽,写出世所不传”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愿意去揭露圣人的过错,但为了学术的真诚和发展,不得不这样做。而“大道荡荡而平平,圣训至明至坦夷,一无荆棘相维缠”则强调了真正的大道是光明磊落、没有复杂障碍的。
接下来的“学子首肯斑斑焉,静明庄敬非强参”描述了理想中的学者应该持有的态度:认真学习,不需强求外在的装饰或虚名。最后,“学者多觉近二百,事体大胜于已前。学徒转相启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讵非天”则展现了诗人对当代学术界的一种乐观态度,认为当前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过去更大的成就,而这种成就正是沿着大道进行的,不知是否得到了天的垂青。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描绘,以及对儒家思想批判与自我反思,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开阔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