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经三夏,淹留秋已生
出处:《都门立秋》
明 · 李孙宸
使节经三夏,淹留秋已生。
身怜羁薄禄,心愧请长缨。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情。
鬓蓬搔已短,不待晓霜惊。
身怜羁薄禄,心愧请长缨。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情。
鬓蓬搔已短,不待晓霜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使节在秋季驻留他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使节经三夏,淹留秋已生”点明了时间的流转,使节经历了漫长的夏季,如今秋天已然来临。这既是对自然季节的描述,也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
“身怜羁薄禄,心愧请长缨”两句,诗人通过自我的反思,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同情和对功名的渴望。身在异乡,生活清贫,内心却渴望能够有所作为,通过“请长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实现抱负的强烈愿望。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情”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下的边塞景象,月光照耀着连绵的山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阔的氛围。诗人在此时此刻,不禁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鬓蓬搔已短,不待晓霜惊”以形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鬓发已稀疏,未待霜降,岁月已悄然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