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
出处:《人日偶作》
清 · 张问陶
南船北马尽饥疲,皮骨空存病不支。
总为啖名亲笔墨,未能知命乱蓍龟。
疏于骨肉无天趣,尝尽艰难好酒悲。
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
总为啖名亲笔墨,未能知命乱蓍龟。
疏于骨肉无天趣,尝尽艰难好酒悲。
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人日这一天的内心独白与感慨。诗人张问陶以“南船北马尽饥疲,皮骨空存病不支”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南方水路运输(南船)和北方陆上运输(北马)因种种原因而陷入困境,人们饱受饥寒之苦,身体瘦弱,精神疲惫,生命显得脆弱不堪。
接下来,“总为啖名亲笔墨,未能知命乱蓍龟”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另一层思考。他指出,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声而沉迷于文字与学问之中,却忽略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就像古人用蓍草占卜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里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疏于骨肉无天趣,尝尽艰难好酒悲”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他感叹自己与亲人关系疏远,缺乏天伦之乐,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后,只能借酒浇愁。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最后,“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他打算从现在开始深入研究《周易》中的象数理论,寻求人生的智慧与指导。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学习新知识的时间似乎已经晚了,流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渴望,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