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
出处:《戏留圆首座元上人》
宋 · 韩驹
老夫晏坐菩提坊,二士接迹来升堂。
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
少年发足参诸方,尔来马解高挂墙。
资虽东川近陵阳,左绵稍远亦相望。
不辞煼饭豉作汤,肯更十日留山房。
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
少年发足参诸方,尔来马解高挂墙。
资虽东川近陵阳,左绵稍远亦相望。
不辞煼饭豉作汤,肯更十日留山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戏留圆首座元上人》。诗中描绘了老夫在菩提坊静坐,两位年轻僧人相继来访的情景。通过对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切与熟悉,以及对彼此家乡的共同记忆。诗中流露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僧侣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间的尊重。
诗的前两句“老夫晏坐菩提坊,二士接迹来升堂”描绘了场景,老僧人在菩提坊静坐,两位年轻的僧人随后来访,升入大殿。接着,“疏眉哆口辩舌张,问胡至此皆同乡”描述了两位年轻僧人的外貌特征和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问答得知他们来自同一地方,增进了彼此的亲近感。
后两句“少年发足参诸方,尔来马解高挂墙。资虽东川近陵阳,左绵稍远亦相望”进一步说明了两位僧人的背景,一位年轻僧人曾四处参访,而另一位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如马匹解下)暂时停留在某个地方。尽管他们的起点不同,但都来自相近的地区,这种地域上的联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最后,“不辞煼饭豉作汤,肯更十日留山房”表达了老僧人愿意为来访的年轻僧人提供食宿,甚至邀请他们多停留几天,体现了僧侣之间深厚的人情味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僧侣间的友情和相互理解,展现了古代僧侣生活中的温情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重视友情、尊重差异、追求和谐共处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