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志士千古心,有锤弗锻跃冶金
出处:《稽康柳下锻图》
元 · 郑元祐
何所闻而来?不妨柳下锻。
何所见而去,魏鼎不复爨。
哀哉志士千古心,有锤弗锻跃冶金。
何所见而去,魏鼎不复爨。
哀哉志士千古心,有锤弗锻跃冶金。
鉴赏
这首元代郑元祐的《稽康柳下锻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诗人以问答的形式开篇,想象一位志士如嵇康,为何来到柳树下进行打铁活动。"何所闻而来"暗示了他可能因某种理念或追求而来,而"不妨柳下锻"则表现出他选择在此地默默实践,不畏世俗的眼光。
接着,"何所见而去,魏鼎不复爨"进一步揭示了志士的决心和坚守。魏鼎象征着国家的重要器物,不再被烹煮(爨),意味着他不愿妥协,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最后两句"哀哉志士千古心,有锤弗锻跃冶金"直接表达了对嵇康这样有高尚节操的志士的敬仰与哀叹,他们心中怀揣着坚定的理想,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锤炼自我,铸就精神之金。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刻画出一个坚韧不屈、追求理想的志士形象,体现了元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人格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