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下界无游女,北坞南冈有逸人
出处:《新晴出郊之惠山》
明 · 邵宝
步出西郊见暮春,树头红尽绿初匀。
上方下界无游女,北坞南冈有逸人。
山色倍增今雨碧,泉声转入近池真。
竹根处处惊雷动,忠定祠前数箨鳞。
上方下界无游女,北坞南冈有逸人。
山色倍增今雨碧,泉声转入近池真。
竹根处处惊雷动,忠定祠前数箨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新晴之日漫步西郊所见到的暮春景色。首句“步出西郊见暮春”简洁地勾勒出诗人踏青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色彩的自然世界。接着,“树头红尽绿初匀”一句,以“红尽”与“绿初匀”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春天树木由花红转为叶绿的变化过程,细腻地捕捉了季节更替的微妙之处。
“上方下界无游女,北坞南冈有逸人”两句,通过对比上下两界的人群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上界可能指繁华喧嚣之地,而下界则是指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所,北坞南冈则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幽静与丰富。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空间的差异,也暗含了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山色倍增今雨碧,泉声转入近池真”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观的魅力。雨水过后,山色更加碧绿,泉水流入池塘的声音更加清脆悦耳,这些细节描绘了雨后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清新与湿润。
最后,“竹根处处惊雷动,忠定祠前数箨鳞”以竹林中的雷鸣和祠前的竹笋作为收尾,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又蕴含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雷声与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新生,同时也可能寄托了对先贤的缅怀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时节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