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
出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其四》
唐 · 张籍
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
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
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
注释
自知:深知。清静:安静、宁静。
好:适宜、美好。
时豪:世俗的荣华。
就石:靠近石头。
安琴枕:放置琴枕。
穿松:穿过松林。
压酒槽:靠近酒糟架。
山晴:山色晴朗。
因月甚:因为月光而更显。
诗语:诗歌的语言。
入秋高:随着秋天的加深而深沉。
身外:身外之事。
馀事:其他事情。
唯应:只有。
笔砚劳:笔墨劳累。
翻译
深知清静的生活最为适宜,无需询问世俗的荣华。在石头上放好琴枕,穿过松林靠近酒糟架。
山色在月光下更显晴朗,诗的语言随着秋天的加深而深沉。
身外再无其他烦扰,只留下笔墨为伴,劳累却心甘情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满足和对外界功名利禄的超然。"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则是具体描写其隐逸生活的情景,石头做枕头,古琴置于旁,通过穿过松枝来压住酒槽,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状态。
第三句"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中,“山晴”指的是山清幽静的景象,而“因月甚”则是说这种清幽因为月光而更加深远。"诗语入秋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升华,宛如大江之水,流淌不息。
最后两句"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则是说除了写作和文学创作外,别无牵挂。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简化,只留下与文字相关的简单工作,如磨砺笔墨,这也是他对生活的最高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