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出处:《元日寄韦氏妹》
唐 · 杜甫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最近听说韦家妹妹,被迎接到了汉钟离那里。她的兄长郎伯担任远方的节度使,家族从京城繁华之地迁移到了新的居所。
春天的城市如同北斗星环绕,郢都的树木在南方枝繁叶茂。
却见不到朝廷的使者前来朝拜,她满脸泪痕,悲伤垂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元日寄韦氏妹》。诗中通过对韦氏妹行踪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时事的感慨。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这两句表明诗人最近得知韦氏妹移居汉水之滨的钟離(今湖北钟祥附近),通过这种方式告知读者主人公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暗示了时间上的远离和空间上的隔阂。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这里的“郎伯”指的是韦氏妹的兄弟或亲戚,“殊方”意味着遥远的地方。整句表达了家庭成员因为战乱等原因而分散各地的情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担忧。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春城”指的是春天的城市,“回北斗”则是说春夜星空中北斗七星的位置似乎在变化。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使者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忧伤。“啼痕”是指泪痕,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亲友和担忧国事而流下的泪水。
整首诗通过韦氏妹的行踪变化,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不安定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