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向而笑,嗔为迷兮
出处:《西斋诗》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物生于东,城于西兮。
有信有屈,物不齐兮。
彼向而笑,嗔为迷兮。
惟古有道,物不群兮。
大东之西,孰我宾兮?我所思兮,西方之美人兮。
有信有屈,物不齐兮。
彼向而笑,嗔为迷兮。
惟古有道,物不群兮。
大东之西,孰我宾兮?我所思兮,西方之美人兮。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西斋诗》,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东西方位的象征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以"物生于东,城于西"起笔,暗示万物始于东方,而规范或约束(城)则在西方,寓意自然与秩序的关系。接下来的"有信有屈,物不齐兮",揭示了世间万物各有其规律和差异。
"彼向而笑,嗔为迷兮"描绘了一种情景,有人面对东方的景象微笑,可能是因为迷惑不解,这也反映出人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困惑。"惟古有道,物不群兮"强调古代遵循自然之道,万物各安其位,不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大东之西,孰我宾兮?我所思兮,西方之美人兮"深化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西方的客人,对远方的美有所向往,这可能是对理想、远方或者某种精神追求的象征。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杨维桢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