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之不喜,诋之不怒
出处:《题金君重像杂言》
宋末元初 · 方回
誉之不喜,诋之不怒。
言无疾声,行无阔步。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
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士房中住。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
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言无疾声,行无阔步。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
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士房中住。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
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名叫金君的高僧的赞美与怀念。金君可能是一位有道德修为、淡泊明志之士,生活在庐山道士之中。
“誉之不喜,诋之不怒”表达了金君对外界的评价和批评持平常心,不为名利所动摇。这两句展示了他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
“言无疾声,行无阔步”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行为举止,从容不迫,无论言语还是行动都显得从容自如,没有急促和夸张之处。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金君青春岁月的追忆,以及他对于世俗纷争、尘世烦恼的超然态度。"儒冠"指的是儒家学者所戴的帽子,象征着文化和知识;"拂袖"则是轻松挥洒尘土的姿态,寓意他对尘世的清洁与超脱。
接下来的“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士房中住”表达了诗人对金君的深切怀念和寻找。"觅"字意味着寻访,而“庐山道士房中住”则告诉我们金君可能隐居在庐山某个道观之中。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这两句通过对比来赞美金君的外貌和气质。他既不显得过于丰腴,也不显得消瘦,更没有过分的精灵之态,而是呈现出一种平和、自然的状态。
最后,“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则用比喻的手法,将金君与诗人自己相比较。"宅为官屋骨为尘"意味着世间的荣华富贵最终都归于尘土;而“似我翛然云水身”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超脱与自由,像浮动在云端和流水之中的一般轻松自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金君品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