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出处:《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宋 · 范成大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注释
浮生:短暂的人生。俱非:都不是永恒。
楼上:高楼之上。
行藏:行为和隐藏的心思。
违:违背。
百年:一生。
三策:三种策略。
但当归:只应归去。
定中:内心平静。
安心竟:已经心安。
饱外:世俗的满足之外。
食肉飞:比喻追求世俗名利。
一丘:一小山。
一壑:一条山谷。
还乡曲调:家乡的歌曲旋律。
依稀:隐约可闻。
翻译
人生短暂如四十九年,楼上的行为与心愿相悖。即使活到百岁已过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回归故乡。
内心深处早已安顿,无需再追求世俗的荣华。
如果能与山水共存,回到家乡的歌曲旋律都仿佛在耳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乙未年元日时,以自己五十岁的年龄为背景,抒发内心感慨的作品。首句“浮生四十九俱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认识,四十九年看似长久,实则在生命的长河中转瞬即逝。次句“楼上行藏与愿违”暗示了诗人未能如愿实现理想或抱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进一步强调时间流逝,即使人生尚有五十年,也已经过半,诗人似乎意识到唯有回归内心,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他提到“定中久已安心竟”,表明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不再执着于世俗的纷扰。
“饱外何须食肉飞”运用比喻,表达出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精神满足比追求物质享受更为重要。最后两句“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诗人设想如果能过上隐居生活,远离尘嚣,家乡的田园生活旋律就会清晰可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我反思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回归内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