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千山万山重复重,烟岚草树深莫穷。
高堂大轴示宽广,要以笔力夸奇雄。
青红苍翠满缣素,缺处残碧分遥峰。
虽云眼底供一快,未见阔远开心胸。
历观画史每如是,意谓此法由来同。
昨尝凌秋溯杨子,一舸缥缈乘长风。
洪波吞天渺无际,出没但有孤轮红。
中泠盘陀瞬息过,回首浮玉云涛中。
乃知山水有佳处,到此始觉飞埃空。
当时海岳应饱见,落墨便自超凡庸。
不将层叠竞工巧,遂使气象齐鸿蒙。
平生爱画惟爱此,苦恨妙法无能攻。
九州之表有人物,意匠仿佛宗南宫。
莫言未入米家奥,百年犹数房山翁。
兹图咫尺便千里,生绡数幅徒为功。
亦知盘礴意有在,正欲逐米追高踪。
爱之歌咏乃常理,好事况有天随宗。
同观何人江海客,气似贯月书艎虹。
文辞澜翻沛难御,奔走风雨驱丰隆。
古称珠玉在我侧,濡翰自愧言非工。
黄尘城郭久见困,何地闲静能相容。
诗成忽复三叹息,矫首长望青冥鸿。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高房山寒江孤岛图》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的意境。诗人首先赞叹画作的繁复山峦与深远烟雾,犹如千山万山重叠,烟岚草木深邃难穷,展现出画面的宽广与笔力的雄奇。接着,他赞赏画中的色彩丰富,青红苍翠与残碧峰峦相映成趣,虽然眼前景象令人愉悦,但仍觉缺少开阔视野以拓宽心胸。
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技法在画史上常见,画家似乎有意追求自然的宏大气象,而非单纯追求工巧。他以自己游历扬子江的经历,与画中的洪波孤岛相比,感叹山水间的佳处能使人心灵净化。他认为这幅画作具有超越常人的艺术魅力,不拘泥于层层叠叠的技巧,而是追求气象万千的宏大境界。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热爱,遗憾未能深入领悟画中奥秘,但仍决心追寻更高的艺术造诣。他提到米家画派,表示自己虽未达到其高度,但仍向往其境界。最后,诗人感慨现实中难以找到宁静之地欣赏这样的佳作,只能通过诗歌来歌咏赞美。他以诗人的身份,与江海之客共赏此画,文辞激昂,仿佛能驱使风雨。他自谦文笔不足,但仍对画作充满敬意,表达了对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腻描绘和自我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画的独特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艺术高峰的向往。